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报告】来华留学生有“渣”,但别否认70年来中国在培养全球栋梁之才

人大重阳 2019-12-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5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编者按近期,山东大学“学伴”事件、福州某大学国际留学生骑电动车违规抗法引起社会争议。中国理应一视同仁,依法依规管理留学生,但个别“问题留学生”也不能掩盖七十年来华留学事业大发展的正面事实。近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路学院发布报告《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70年进展、潜力与建议》,报告执笔人系王文、王鹏,全文28000字。报告全面回溯70年来,来华留学与海外人才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筚路蓝缕的探索历程。全文正在编校正式发表流程中。今日@人大重阳 与您分享报告简版。




  一、来华留学的70年进展回顾  


70 年来,来华留学与海外人才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筚路蓝缕的探索历程, 逐步发展到今日蔚为大观的规模与水平。发展进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艰辛探索期(1949-1978)


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从 1950 年到 1965年间,中国一共接受来自 70 余国的 7259 名外国留学生在全国 128 所院校的 154 个专业就读学习。在此期间,1965 年是外国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峰值, 当年从越南就接受 3092 名留学生。但总体讲,该阶段中国海外留学生总体接受规模仍较小。


(二)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期(1979-2012)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由此,中国愈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逐年递增。


(三)新时代全面推进期(2013 至今)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展开,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在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



 来华留学的70年数据分析与核心特征  


第一,留学生数量、生源国数量、接受院校数量均逐年增长。如下图所示,70 年来,中国接受国际留学生数量逐年上升,生源国数量稳步扩大。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有超过 190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子来华留学。国内接受院校的数量从1950 年代 128 所,逐步增长到 1990 年代的 339 所, 再到 2018 年首次“过千”(1004 所)。这反映了来华留学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口碑的积累以及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的历史脉络与伟大成就。



第二,留学生生源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近年来“一带一路”效应凸显。长期以来,亚洲及周边国家是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近年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 如泰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印尼、老挝、哈萨克斯坦等国都跻身来华留学生数量前十强。此外, 美国、印度等国也有众多学子来华求学。


第三,加入 WTO 以来,中国已从留学“边缘国”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国。如下图所示, 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2001 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仍然保持优势地位。日本、南欧国家的留学吸引力有所下降。中国在国际留学市场上的强势崛起,与综合国力的持续崛起是同步的。


第四,中国为世界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中国 70 年的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为留学生生源国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学子,成为他们各自国家的总统、总理和各行各业的翘楚、栋梁,进而推动中外关系的发展。譬如,成立于 1952 年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先后为 100 多个国家培养 3300 多名军事留学生,许多学员学成回国后在本国国防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的还走上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其中 5 位担任总统、1 位担任过副总统、1 位担任过总理、8 位担任过国防部长。



  三、来华留学的70年经验  


第一,中国有能力办好国际教育。开展针对海外人才的留学教育事业绝非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权,新中国即便在立国之初以及某些最困难的历

史时期,也都积极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留学生培养工作,既为留学生生源国培养了杰出建设者、领导人,也从青年交流、人文教育交流、民心相通等层面夯实了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


第二,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与综合国力上升同步。建国 70 年的艰辛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中国在国际留学市场所占份额稳步提高,在 2006 年跻身全球十大留学目的国之后,2016 年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留学目的国。


第三,“一带一路”效应明显。十八大以后, 中国建设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刻影响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的分布。六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学生对来华留学明显更加积极踊跃。


  四、目前来华留学的潜力与不足  


第一,从生源国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较少。如下图所示, 亚洲来华留学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近年来, 亚洲、非洲以及不含美国的美洲来华留学生共占77.05%。来自美国、欧洲以及大洋洲等西方(发达) 国家的留学生则占比 22.95%。如果不考虑国家间外交关系、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传统友谊等因素的影响,而仅仅从留学市场吸引力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中国高等教育在有效提升来华留学生“知华”能力上仍有巨大潜力。当前,中国学界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民心相通、夯实友好关系存在高度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民族宗教形势,以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限制性因素, 共同导致来华留学生“知华”培养上的种种不足。


第三,来华留学生就读高校在中国的地域分布上仍欠均衡。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趋于合理,但来华留学生就读高校在地域分布上仍欠均衡。这与当地教育资源分布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目前, 京津、华东、中南地区是吸引来华留学生的主要增长点,而西北、西南等地区的高校则相对弱势。


第四,就业支撑体系、奖学金效用、留学生教育质量亟待提升。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和奖学金比例虽逐年提高,但就业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奖学金效用较低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五、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 2.0 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应探索新路径。


第一,建议更多的智库人才投入到国际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2013 年以来,一批有科研实力、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脱颖而出。智库科研人员本身对中国国情、全球发展大势等重大议题有长期、专业研究,取得了国家高层和世界同行都能感受到的科研与学术影响力。这些智库人才中有不少也长期活跃在中外人文交流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熟悉外国国情、民情,知道如何与不同职业、背景的外访人员打交道,并有效地将中国理念、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进行国际传播。


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前沿设计课程方面,建议广泛开设留学生通识课程(必修学分),如“中国国情:政治、经济与社会”、“中国与世界”、“一带一路与新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等,聘请智库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利用他们国际交流技艺,与留学生们用国际通行的、外国人士喜闻乐见的讨论课等形式,进行平等的、学术性的交流,通过“趣味辩论”等多种形式, 使留学生更了解并认同中国。



在教学之外,智库还可利用广泛的国际人脉资源与合作网络,在外国知名师资聘请、留学生招生、国际交流活动等多领域全面投入国际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发挥专长。



第二,建议加强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特色塑造。打破目前中国机构、高校各自推出海外人才来华留学项目互不统属、特色不够鲜明、“重复建设”等不利现状,有的放矢地打造依托各自优势学科和传统口碑的特色来华留学品牌。宜加强对中西部有资质的高校的投入,发挥其区位优势, 在留学事业与当地发展间建立良性循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



第三,建议稳中求进、宁缺勿滥地提升来华留学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学生来华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急于求成。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目前正从数量式提升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况且当前中美关系趋于紧张,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高校、教育机构的全面合作;同时练好内功,为留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师资力量,深化建立留华学生的校友与国际人脉网络。


第四,建议着重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师资水平。留学生教育,教学与师资是关键。因此可在有资质的高校积极推广针对留学生的双语课程。同时还需加强对高校师资的培训,提升其双语授课能力,扩充教学队伍。在大力开展英语留学生项目和双语专业教学的同时,通过提供奖学金、组织实习等多种制度性手段,激励来华外国留学生积极学习与应用汉语,最终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人才。


推荐阅读

【重磅】美国前高官撰写高质量“一带一路”报告(附全文)

【聚焦】“G20大阪峰会与中国利益”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G20研究报告发布(附报告简版)

【聚焦】首个“一带一路”全球导师项目启动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